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是一种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。
在HTTP请求头和响应头中,有两个重要的指令:no-cache
和no-store
。
这两个指令用于控制强制缓存的行为,但它们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。
no-cache
no-cache
是一个HTTP头部指令,通常出现在请求头中,但有时也可以在响应头中找到。它告诉缓存服务器不要直接使用缓存的副本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,而是需要先将请求发送到源服务器,然后根据源服务器的响应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新缓存。
no-cache
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客户端始终获取最新的数据,但它仍然允许缓存服务器在源服务器确认数据未更改时提供响应,从而减轻源服务器的负担。
重点:
根据HTTP规范,no-cache
指令的确切含义是 “在使用之前必须重新验证“,而不是 “不要缓存“。
这意味着浏览器可以在本地缓存响应数据,但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发送条件性请求到服务器,以验证数据是否仍然有效。
no-cache
也不是禁止浏览器不能缓存,而是使用浏览器缓存之前,必须要先到服务器进行验证。当响应头也使用no-cache
时,服务器缓存的数据和客户端一样,需要遵循验证规则。
详细请看:RFC 7234,我反正是这么理解的。
示例请求头:
1 | GET /example.html |
比如说当我像上面这么写cache-control
的话,就会产生本地有缓存,且为3600秒的情况。当我在这3600秒中再次需要数据,我虽然本地有缓存,却需要去源服务器进行校验。
如果我仅仅写了max-age
,那么这3600秒之内是不会去校验的,直接使用本地缓存做显示了。
no-store
与no-cache
不同,no-store
是一个更为严格的指令,通常只出现在响应头中。它告诉缓存服务器不要在任何情况下存储请求的响应数据。这意味着缓存服务器不会将响应存储在缓存中,也不会返回存储在缓存中的响应数据。
no-store
的目的是确保响应数据不会被存储在任何地方,包括客户端的本地缓存、中间代理服务器或其他地方。这对于敏感数据(如银行信息或个人身份信息)非常重要,以防止数据泄露。
示例响应头:
1 | HTTP/1.1 200 OK |
总结
no-cache
要求缓存服务器验证缓存中的数据的有效性,并在需要时从源服务器获取新数据,以确保客户端获取最新数据。no-store
则要求缓存服务器不存储任何响应数据,以确保数据不会被意外泄露。
在选择使用这两个指令时,应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数据的敏感性来确定哪一个更合适。通常情况下,no-cache
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选项,因为它可以在减轻服务器负担的同时仍然提供较新的数据。但对于非常敏感的数据,使用no-store
可能更为安全。
补充
no-cache的一些其他参数